中心聚焦

网海奋斗的浪花

字号+ 作者:钟奋生 来源:未知 2018-09-29 21:13

网海奋斗的浪花

作者:钟奋生  

发布时间:2008-03-11 16:51:16


8.jpg 

我的人生格言

  采天地之灵气 博众家之所长      

挖自身之潜力 乘互联网之舟  

达向辉煌之彼岸!!!

9.jpg

   当新世纪的钟声将要敲响的时候,翻开日历,那是2000年元月28日,上空没有太阳,刮着阴冷的寒风。天色灰蒙略显得淡黄,说不出这是象征暴风雨的来临还是明日大好晴天的先兆。但在我心底,仍夹着周未丝丝甜蜜的信息。就在这一天,茫茫网海有一个叫“钟奋生”的网民,带着后发制人的非凡气势脱颖而出了!

  我的故乡在江西修水县,也就是当年毛ze东点燃“秋收起义”火种的地方。碧绿的修江环城而过,浩浩荡荡,宋朝黄庭坚沐浴着它,成为一代大诗人。我在江边长大,也练就出了一身好水性。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位名叫刘亚平的网友,一不小心将我抛进网海。他能想到我这条“龙”会翻江倒海么?他能想到我会在中国互联网上批量的生产作品么?他能想到如今我会成为多家网站的专栏作家么?他能想到我的中篇小说《天边滚动的闷雷》,会荣获全球第二大中文网站“木子网”主办的“第1届(2000 年)国际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他能想到有的网站宁可改版来适应我的风格么?!

  上网之前,互联网不仅对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且我还象躲避瘟疫似的在躲避着它。因为我当时的概念上网就是进网吧,进网吧就是乌七八糟的聊天,聊天是那些吃饱了饭没活干的街头“小混混”的事,与我有什么相干?!同事很快反驳我,网上还有比聊天更精彩的游戏呢!我听后,淡淡一笑,我这样回敬他们:我九五年买来电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电脑公司的师傅,将他们已经安装进去了的所有游戏程序文件统统删除干净!

  的确,如果互联网真是聊天加游戏,那每月给开一千元工资要我上网,我也决不干!后来,又有文友进一步开导我上网,说网上言论自由呀,传播消息快呀,如果能找到什么“明慧网”,还能看到不少法轮功的新东西呀。上网能获取这些敏感的小道消息,也丝毫吸引不了我。别人不仅没有将我开导上网,反而促使我对那些已经上网的人,无形之中产生了反感抵触情绪。

  文友刘亚平是铁路公安处专职抓宣传的干部,在全国许多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法制新闻和文学作品。他比我先上网,称得上是只“老虾”了。你上网了么?没有。应该上网,不上网,真为你可惜呢!他望着我笑,我也望着他笑。我对他印象极好,丝毫不反感他。公安处是早上网了。是么?他又望着我笑,女性式的极温柔的。他十分懂得“沉默是金”,他不做声了。有一阵子,他转了话题。你还在收集剪报么?那当然。 他转了话题,不与我谈上网,我也开始与他共同分享着这些年来剪报的体会。这天,正是怀铁总公司在工务段举行一个安全故事会,我与他都是专职抓宣传的干部,都带着单位的选手参加,对那些憋脚的安全演讲故事丝毫不感兴趣。许久没见面了,我们确实想好好借机沟通一下。上了网,你就不需要剪报了。什么什么?!他这话真是石破天惊,我八十年代就开始剪报,现在汇集了一个柜子的资料,不要剪报了?上网与剪报有什么直接联系呢?!他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又转了话题。现在你单位订了多少报纸?十一种。上了网,报纸也不要订了。不要订了?网上难道有报纸?!当然有。《人民日报》?有。《中国青年报》?有。那,《羊城晚报》呢?当然也有。我们党委中心组学习少什么文章,都到网上找。将找到的资料下载,非常方便。网上资料下载?是呵,就象你剪报样。当然比剪报要先进得多!剪报既占地方又费时间,资料利用还得再输入电脑重复劳动,真是劳命伤财!从网上下载的资料直接就能利用,既省时间又不占空间。你家里那台电脑,不讲是你一辈子,包括你下一辈子,整天往里面塞东西都装不完呢!下载的资料可以自己归类整理,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网上当天就能看到,比传统报纸的信息快!……

4.jpg

    我当时的心情就发现了亚洲新大陆一样,只差要呼“互联网万岁”了,原来网海还有这么一片神奇的天地!他这番令人神往的开导,我若还不上网,那就真有点神经不正常了。

  在网海中搏击,我如饥似渴,新奇遨游,很快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下载了好几百万字的资料。上网约莫两个月,感受最深的是2000年5月3日,我偶尔发现了“所有网站”,该网站的“发稿中心”一下就吸引了我!当时这是中国唯一投文学稿有稿费的网站,对文学爱好者充满了诱惑力,无疑也极大的诱惑着我!虽然自己上网还在伢伢学步,然而我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已有二十多个春秋了。在全国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近二百万字的作品,早就想尝尝“网络文学”的滋味。试着发了几篇稿,第二天被“确认”。“确认”后,开始有人来“点击”。点击的次数逐渐增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这是网友在阅读自己的作品呵!网友的“点击”,拨动了我兴奋的神经。我“一发不可收”了!

  网站考虑得非常周照,网友要查所发稿件的稿费,只要通过“投稿中心”的“结算中心”,输入你的密码就能看到。“每月22日至当月最后一天,结算中心开放结算,其它时间用户不能结算稿酬,当月未及时结算者,稿酬可以自行累计入下一月计算......单个用户所有稿件稿酬不低于5元即可结算...... 结算方法:用户需登录结算中心,确认电话、E-mail、汇款地址正确无误之后,稿酬方可生效。”

  网上投稿,也遵循它特有的游戏规划,所有网站郑重声明:“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稿件的原创性,为网友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投稿环境,中心规定:您的文章刊登30天后,才允许结算,30天内是网友的舆论监督时间,在此期间,如果有个别文章被认定属于转载或抄袭,我们会在首页公布违规作者的注册名并取消稿费……”。

  我很快感到地球在因特网中变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因特网中拉近。在网海中奋斗,试尝着“投稿”,确实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它比铅印发表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因为人们的视觉开始转向“屏幕”,而且呈几何发展的趋势!于是,我卷入了“所有网站”发稿中心的生活漩涡。我一边在收集着网友发布的信息,一边在发布着自己的信息。上网首先进入“所有网站”,再忙也要望一眼用自己的心血与热泪孕育诞生的“宠儿”。细心“点击”着别人的作品,认真下载着优美的文章。源源不断“输送”自己的精神产品,兴致勃勃盼着“确认”的回音。欣喜关注着“点击”的次数,冷静思索着作品的不足,灵气呼呼生出,好些文章一气呵成……

3.jpg

    是的,“所有网站”给我带来了网上沸腾的生活!第一个月发了几篇文章,获得了二十六块钱稿费,心里还是喜滋滋的甜。后来一个月获得最多的是二百多块钱的稿费,发了十多篇稿吧。最高的一篇稿的稿费仍没有突破二十块,最低的才一块零几。平均算起来,约四五块钱一篇。讲心里话,这样的稿费实在是象征性的。怪事,那些日心里就象着了魔!只感到自己的精神格外充实, 不管是上班还是出差在外,总是惦着回“家”去看看。这个家自然就是“所有网站”的投稿中心了。

  “投稿中心”在那火红的几个月里,竟收录了网友三万多篇文稿!我也很快在网上“红”了起来,成了“所有网站”颇有影响的“原创作家”。 非常遗憾的是, 从2001年2月起,“投稿中心”取消了稿费, 这也意味着它那繁荣的时代过去了!如今当然是不复存在了。 尽管如此,我对“所有网站”仍充满感情,现在回过头看,我认为投稿中心对文章的分类、作者的档案、作者的私人空间管理,都很值得别的网站参考。

  2001年11月22日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在陕西省第二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国内网上中文站点已达到26.5万个,截至今年上半年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2650万户。但有一个非常怪的现象:26.5万个网站中,真正有对发表文学作品有稿费的,除原“所有网站”投稿中心外,恐怕就只剩下西陆网站了!

  西陆网的稿费也并不乐观,原创文字作品:以1K(500字)为基本计酬单位,10元/K,不足1K的,按照1K计酬。也就是说,一千字仅二十元稿费,还要“待文字作品在西陆首页发表后,即付稿酬”。当然,西陆网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很不容易了。它比“所有网站”在稿费的标准上应该说是进了一大步,何况现在“所有网站”投稿中心在取消稿费后,已经不复存在了呢?!

  与此形成极其鲜明对照的是那些“财大气粗”的IT网站了!好些网站还“诚征优秀稿件,紧急! ”, 稿费的标价也十分诱人,最少起价都是每千字60元,而且铺天盖地的IT网站,都在“投稿指南”中标有他们可观的稿费标准。如“天极网”:稿酬标准为每千字60-300元。

  在中国互联网上,写IT文章的丰厚稿费,简直是把文学作品打个落花流水!我在“所有网站”扎扎实实写一个月文学稿,写了十多篇游记,写得两眼冒金星也才两百多块钱。然而,如果是发这么多IT文章,只以每千字60元计算,至少也有3000元!因为我那一组文章有五万多字!这太不公平了!文学作品的地位太低了!我愤然。我要瞧瞧那些IT文章究竟是些啥玩艺?!开始个把月没有看出名堂出来,也难以激起写IT文章的冲动。只感到里面互联网专业性的东西太多,好些枯燥的数据读得我昏昏欲睡。但有那么一天,我从这铺天盖地的索然无味的(当然也有极少数挺好读又有份量的文章)IT文章中,猛然又激起灵感:何妨不让我文学的灵气浸透到IT文章中去呢?何妨不扬长避短,寻找自己的切入口呢?好些条理不清语法不通如同嚼蜡单有点新闻性的“IT”文章,都能堂而皇之在那些名网站上发表,不相信我的文章就不能打入“IT”?!毫不谦虚地说,就是只花十分之一的脑细胞,也决不会写出那些档次低的文章!我象和谁赌气,发誓要好好玩玩“IT”!我儿子在读大学需要花不少的钱,除学费外他还需要生活费;还要买软件还要交友打电话还要上网……我也一样,要上网要打电话要买书要买笔记本电脑……讲老实话,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这种无形的经济压力!囊中羞涩,又急需钱花,为了儿子,同时为了自己轻松一点,逼得我只有硬着头皮钻“IT”了。

5.jpg

    我钻进去的第一步,就是冷静头脑虚心拜读别人的文章,因为有的文章的精华往往淹没在冗长的带有病语的让人看了极容易跳过去的段落中。我玩IT是“空手道”,得完全从零开始。在冷静硬着头皮拜读我平时不感兴趣的IT文章中,猛然发现大有空子可钻,眼睛不由亮了!不少IT文章就事论事,“干货数据”多,文采不行,缺乏深度,不吸引人。无形之中,不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么?如果网上的IT文章多数都是写得那么生机勃勃;写得那么富有文采;写得那么令我拍案叫绝,我就会望而却步,不敢与那些可敬的IT写手们较量了。网上资料多,网民思想极为活跃,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是不难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第二步我便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IT文章下载归类,吸收他们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譬如,反映人物的,我就归于“人物类”,评论的我就归于“评论类”。第三步不妨到外面玩去,听听轻音乐或是干脆躺在床上睡大觉,有情人的不妨趁机与情人搞个约会,等待灵感的爆发。你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意识告诉“灵感”,你要有意这么等灵感,等于还在做文章,还在想问题,调皮的“灵感”偏偏“呼之不出”了。你可以找个借口,看资料累了,该放松放松,让大脑休息休息。你这么一放松一休息,真的不去想写作的事了;真的不去挖空心思谋划如何赚编辑先生们的稿费了,只有在这个时候,美妙的灵感才开始悄然或是爆发的活跃起来......当然,此种“奋生创作法”,望君千万不可生搬硬套,仅供参考或搞笑而矣。

  我开始也不成功,不少IT网站认为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但不合他们的风格。我就又捉摸他们的特点,并利用QQ在网上寻找编辑,向他们请教。这么一来,很快就上路了。

  我发表的第一篇IT文章是在天极网,那篇题为《伴随互联网的喜与忧》,确实颇费了我一番心血。稿件寄出当时心里根本没底,而且还很快淡忘了。因为这时我非常悲观,文章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你是作家又怎么的?你去搞你的文学吧,这里是IT。“不合我们的风格”,只轻轻一棒就会将你打入冷宫,将你许多日的心血付之东流,将你美妙的灵感拒之门外。中国互联网呵,真的就只需要那些枯燥的,语句冗长的,纯专业性的,用“数据”堆积起来的,让人看了昏昏欲睡的所谓IT文章么?!真的就不要来点新鲜血液;不要来点清新空气;不要来点灵气;不容许文学越雷池一步么?!!!那阵子我真是悲观到了极点,只差没象屈原那样去“问天”去投江了。谁知有一天,信箱中跳出一封“新邮件”,这是天极网发来的稿件录用通知书。准确地说,是一封简短的充满生机与春的信息的信,那位名叫高守的编辑在信中夸我的文章写得很大气,非常适合他们的风格,希望我能长期与他们保持联系。就是这一篇文章,我与这位编辑先生后来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并开始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一个月后,我惊喜的收到了天极网汇来的四百五十元钱的稿费!

1.jpg 

    我写IT文章,在文友圈子中的反应:或是冷淡或是反对,或是茫然或是弄不清东西南北。当然也有一些精明清高者,对写IT文章不屑一顾!

  如今,“钟奋生”玩IT了!似乎有点不太成理统?似乎充满铜臭味?似乎不务正业了!眼下虚荣心促使我既要赚稿费又要名声正,万全之策只有改名换姓了。改名换姓不是没有理由,笔名钟奋生,还可以起个网名呀,这不是挺正常吗?是的,我必须要有个网名来发表IT文章,网名究竟怎么起呢?我写IT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不就是为了混点稿费么?一下来了灵感,干脆就起“混稿”。这样直取名,显然不妥。我就查词典,找到“混”的谐音是“芬”,又找到“稿”的同音“杲”。后来又猛然醒悟到“杲”在词典中的解释还有姓的含义,我便将其反过来变为“杲芬”,这个笔名就这样定型了。这么一来“杲芬”笔名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混稿费。用这个笔名写的文章只是混混稿费而已。由于“芬杲”这两个字的字意,又派生出了第二层含意。也就是说,我用这个笔名写的文章,要写得芬香明丽,超凡脱俗,不同于一般。我写IT文章的格言为:混点稿费,买部手提,此业已成,足矣!

  用“杲芬”也发了好些篇IT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一组(五篇):《“9.11”事件纪实》(http: //www.chinabyte.com/20010917/1418751.shtml)

  有那么一天,一位网友感到我用“杲芬”这个网名不好,读起来挺“拗口”的,他在QQ中与我说:

  “叫杲芬不怎么让人留下印象,你能否换一个更好的呢?”

  我便要他与我取,他想了许久,才亮出:

  “金中胜,这个呢?”

  他的意思是:“钟拆分为金中,生为胜,金中胜”。

  我眼睛一亮:

  “好!从今晚后再也不能“混稿”了!这还意味着钟奋生在网上取得胜利!!!”……

  国庆后,就有一组“金中胜”八篇文章《风雨飘摇话网易》又在天极网上出现了!

  正当我洋洋得意时,我这样似乎不负责任的滥起网名遭到了网友们的坚决反对,许多人劝我要珍惜“钟奋生”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品牌效应。其中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现于空军某部高教研究室担任副教授的静仁先生,他是业界很有影响的“IT写手”。我们在QQ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我已将“杲芬“的网名改为‘金中胜’了。网友都认为杲芬这个网名不好,有点女性化。特通报一声。”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直接用钟奋生这个笔名呢?”

  “文学作品用“钟奋生”,IT文章不用。我不能让我的文友知道我在写IT文章。”

  “写IT文章低下?”

  “不。只是我是门外汉,怕弄出笑话来,有损“钟奋生”......”

    我回答这话时,实际上有些支支吾吾了。一个月后,我与他又有这么一段对话:

  “好些网友对我的网名都不感兴趣,一致建议我恢复钟奋生好,你的意见呢?”

  “你原本就应该用钟奋生,这是个品牌问题,你当初不听我,怕什么闹笑话,我也没有办法啊。”

  “看来名字不能随便取。”

  “我现在不写稿子就不行,约稿不断,只好找了个小兄弟帮助写,因为我在写书。但这两天又没有办法写了三个。试想,如果我用另外的名子,有几个人会用我现在的文章?文章还是那个文章,但人们就是认这个名子,我是好几个专栏的作者,人家就是认这个名子。所以,你不要随意改名字!”

  “撰稿人之家”的版主申海先生也埋怨我:

  “常换笔名不太好吧”。

  就在这外界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钟奋生”很快又回来了!是的,我又回到了。以新的精神风貌转向了我的文学正道,作品不单在网上发表,还利用互联网将文章又伸向全国各地的传统媒体……

   忽一日,我从“投稿指南”网上,偶尔看到了一则Muzi.com : 木子书屋 : 征文大赛 “征文启示”,“为促进中文网络及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海外第二大中文门户网站木子网宣布举办“第1届(2000 年)国际有奖征文大赛””,又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管你什么国际还是国内的呢,我都来试试。冒冒失失,我将一个短篇小说《千万富翁找情人的故事》和一个中篇小说《天边滚动的闷雷》投过去了。参加征文的作品非常多,又是带国际性的,使我的头脑很快冷下来。再看看这个网站的“知名作家”栏,都是一些象“鲁迅”、“金庸”、“琼瑶”、“三毛”、“老舍”、“冰心”、“巴金”之类的大名人,望而更生畏了。不敢抱什么希望,只有自己安慰自己,至少能获一个“精美纪念品”呗。不抱什么希望,便也懒得去关注“入围”的进展情况,偶尔看了一下,我的作品的“点击率”也只排在中间的位置。往后的日子,便将这桩事淡忘了。淡忘到根本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2001年元旦节的那天,我上网想查看朋友是不是发电子贺年片了。谁知打开电子信箱,没想到跳跃在我眼底的新邮件竟是“木子征文”,点开一看,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信的全文如下:

彭先生

  您好。

  祝贺您的作品《天边滚动的闷雷》荣获木子网第一届征文大赛第一名!!

  奖品300美金会于近日以支票形式寄出…… 

7.jpg

    不仅如此,我的书评也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当今非常走红两部长篇小说《荒》、《何处是归程》发表的评论文章,仍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一篇是《大时代呼唤大作家——评老屯长篇小说《荒》》,被《经济信息》等刊物采用。一篇是《中国文坛应从继承中崛起——评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2002年12月13日,中华读书网“书评天下”栏目在众多的评论中只选中采用两篇,其中就有我这一篇,后来我的评论还被海内外多家刊物、网站转载,尤其是在读者中反响良好。一位叫徐放的读者来信激动地说:“我又看一遍您的《何处是归程》的书评,您写的真好!不,不仅是您写的好,是从书评中看到您写作追求的方向,很多地方说到这个时代的痛处,已让读者感受到比作者本人更深的触到了那种痛处!......”

  是的,我又回到了广大读者中间,并拥有可观的读者群。随着我在网上的名气越来越大,报刊杂志的约稿信也越来越多。大连《半岛晨报》特稿部的王编辑在约稿信中说“能与您建立联系,三生有幸!”…… 

  这时,茫茫网海变得越来越清亮起来,灿灿的朝阳露出了迷人的笑脸。在知识信息的波涛中,传统笔耕的奋斗方式,受到了现代科技手段的猛烈碰撞,我的思维观念也迅速发生了改变,怀着喜悦、兴奋、激动的心情,迎接着这场新的伟大的变革!

  是的,我充分利用高科技在向高层次奋斗,互联网与我“网”上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在编辑、读者以及众多文友的热心关怀与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换来了多姿多采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奋斗足迹。如今,我拥有可观的读者群,是多家网站的专栏作家......不奋斗,那会有今天?!又如何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我的人生格言:采天地之灵气,博众家之所长,挖自身之潜力,乘互联网之舟,达向辉煌之彼岸!!!




相关文章
  • 才感受《红玫瑰》娇媚  又闻《蓝玫瑰》的芬芳

    才感受《红玫瑰》娇媚 又闻《蓝玫瑰》的芬芳

    2018-09-29 21:08

  • 一位人品文品双馨的“铁路作家”

    一位人品文品双馨的“铁路作家”

    2018-09-29 21:09

  • 心灵坚实的守望

    心灵坚实的守望

    2018-09-29 21:14

  • 从生活的底蕴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从生活的底蕴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2018-09-29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