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大道原于自然

字号+ 作者:钟奋生 来源:未知 2018-10-15 17:47

大道原于自然

——喜读李科烈先生散文集《聆听天籁》有感

文/钟奋生

 

    一级作家李科烈先生散文集《聆听天籁》细细拜读了。每一篇都是一页泼墨重彩的画面,每一篇都是一首灵动跳跃的音诗,每一篇都是一幅山光水色的素描,每一篇都是一段人与自然的叠影。那诗画一体的境界,那物我相忘的情景,那天人合一的禅意,那参透人生的觉悟,慢慢品味无不给人启迪,给人教益,给人深思。

大道原于自然。天籁之声便是自然界那风声、鸟声、流水声……在这里,我们不妨丢弃杂念,屏住呼吸,静下心来,从科烈先生的书中,与他一道聆听天籁之声……

天籁_20180811_164903.jpg

奇妙读书,寻找天籁的氛围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在书房,也没有象原来习惯性的睡觉前坐靠在床头读。我感到这样似乎不太纯净,四周凡夫俗气会冲淡这本书的韵味。我要寻找作者当时那种心境,那种天籁的氛围……

    是的,书中每个字都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天籁之声。因此,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意选择到中坡国家级森林公园去。顺着那条小路上山,尽可能回避人流,来到一个鸟儿放声歌唱,野花静静开放,与尘世似乎隔绝的地方。我的四周是一片翠竹林,翠竹林外围是一片杉树林,再往外扩张还有一大片松树林。不远处的一个刺篷里面躱着一只野猫,它在细心观察着我,不时轻轻叫唤两声,是想与我进行交流么?还有那条翠绿的透明甚至可以说美丽的竹叶青蛇!它在眼前从容的游动着,显然知道我没有敌意,慢悠悠的游向它想去的地方……就在这一瞬间,我竟变得不怕蛇了!准确地讲,不怕这种象蚕宝宝似的竹叶青蛇了!我在细细欣赏着它,目送着它最后一节尾巴从草丛中消失……风象吹笛子似的在四周怪叫着,而眼前竹林中那细小蓬乱的枯竹叶,竟然纹丝不动!那块平坦象凳子似的花岗岩,是上帝给我留下看书的么?坐在岩石上,我拿出书,便开始细读起来……

    我阅这本书很特别,不是从头至尾看,也不是从后往前读。而是随手打开,翻到那篇就读那篇。读完一篇将书合上,美美回味一番,再随手翻开。有一篇文章竟这样读了三遍,这篇文章的标题名叫:《仰望金字塔》。最后才“打扫残局”,查找没有读到的文章……

春在枝头,留住安祥的心灵

    我读《聆听天籁》感受最深的还是书中对大自然“绿”描绘,还有作者对春的感叹,对生命的感悟!随手翻开《春天的红叶》,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春三月,熏风拽我走进山里,满眼尽是迷迷离离的绿:新绿、亮绿、翠绿、嫩绿……绿,你是从哪里来的?是风儿悄来的,是雨儿送来的……”

    面对着春天的“绿”,他寄以深深的情感,甚至有些感伤。于是,那首歌在他心头响起: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他在《山中紫荆开》一文中,对“落红”触景生情:

    “咦,朗朗的四月天,花开正盛,怎见这落红无数?唉,生命无常,美总是短暂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昨日之花已不是今日之花,今日之花也不会是明日之花,这是生命美呢,还是生命的殇?”

    感叹春天的“绿”,他虽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被春所陶醉,对大自然的美的震撼!

他在《门源花海》一文中写道: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满山的青草像抹上一层油似的,翠翠亮亮茸茸闪闪。陡峻的山坡上三三两两的牦牛晃着尾巴,慢悠悠地啃着青草。阳光从云隙间透下来落在对面的山坡上,溅起一片亮黄,把一垄垄的油菜花融成一方方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色块,或竖,或横,不规则地排列着,组成一个个奇妙的图形,沿着山腰断断续续蜿蜒而去。那是来自远古的千年祈盼么,还是大山的一道金腰带?”

     隐隐有歌声从巷子深处飘起;

    “天高自有白云飘,花香自有蝴蝶绕……”

    是唐一婆的歌声么?

    是她!绵绵中透着欢喜,喑哑的尾音掩不住那份自信和淡定,呵,歌不老,日子就不会老,欢喜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当作者回到大自然的怀胞,沉浸在大自然的“绿”中,他的心灵便得到了安详。人生的价值,便有了一种新的提升!他从生活的最底蘊,领悟到了幸福生活的真谛!

天籁2_20180811_164840.jpg

 寻寻觅觅,领悟生命的奥秘

    人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宇宙中还有更能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么?天体无边,尽头的尽头又将是怎么样呢?比人类更有智慧的外星生灵外貌是怎么样的?他们吃什么?有多长寿命?人是否能突破死亡这一关?如果能让细胞新陈代谢而肉体永保青春活力呢?我常常这样突发奇想。

    作者领悟生命的奥秘,则是将目光瞄准大自然。

    他在《山中一壶水》一文中,发出这样的感叹:看着自己旧时走过的影子,潭水静静地流淌着,没有波,没有澜,淡淡的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逝。日子在重复,生命在重复,走过千山万水,洗尽了虚幻,洗尽了浮嚣,洗尽了执著,洗出了生命的底色,平淡是真。

    作者认为:生命总在宇宙中驰骋,留下辉煌,也留下拂之不去的烦恼无奈。什么时候我们学会转过身来与自己对望,找回那份平静,能把蓝天、白云、山峰、人,全容得下平静,才是生命的极致呀!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因此,作者咏叹生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他在感到自己渺小的同时,被大自然天籁之声所感动与折服!

    他在《天门梵音》一文中这样写道:

    “花光闪闪,鼓声如雷。一时间似有万千面大鼓在同声擂响,那么雄壮,如同生命在雷电中拔节生长;那么激越,如同连天的号角吹升了红日。只觉整个身心全融进大海里,与浪涛同起同落……”

    他沉浸在大自然中,已经超越了自我,他从这里开始领悟生命的奥秘:

     “当——”观佛阁的钟声悠然响起,一声接一声。潮音与钟声交错起伏,在海天间久久回荡,这就是天地间的梵音么?浩荡,空明,清彻,从浪涛中飞出,一声声落在心里。那音色,那节奏,像是从遥远的过去跋涉而来,又不停地向着无际的未来走去,咏叹着生命和岁月的脉脉流痕。我的眼湿了,荣辱得失全被荡走,留下的只有坦然和激越,我被我自己感动了……

在大自然的怀胞里,他被自己所感动。红尘中的荣与辱又算什么呢?

是的,正如作者所感悟到的:全容得下平静,才是生命的极致呀!

心有灵犀,倾听未来的声音

    作者向往着大自然,拥抱着大自然。滚滚红尘吸引不了他,他在宁静中悟道。大道原于自然。

    是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来到埃及,站在神秘的吉萨金字塔跟前,仰望着金字塔肃然起敬!他在《仰望金字塔》一文中这样写道:

   “早晨的阳光正把她那张凹凸破裂、写满沧桑的脸庞映得明明灭灭。这就是那悬疑了近五千年的无解谜团么!是啊,古埃及人是用什么智慧和力量把坚硬的石块削切出如此精准的斜度,并将每块重达二点五吨的巨岩,一块垒一块地砌成这一百四十六米高的三角体的呀?我惊叹着,目光追着叠叠的巨岩直到高高的尖顶。”

    一个埃及的孩子想要他骑骆驼,他谢了。他只想在这里听这些石头说话。孩子惊讶了!因为孩子瞎眼的爷爷也能听懂石头说话。孩子告诉他,“爷爷说,他听到来自未来的声音。”

    于是,作者深情的用目光叩问面前垒叠的巨石,巨石无言。可它那阅尽千古的眼光里分明在说:沧海桑田,变的是历史,不变的是时间,时间是谁也征服不了的。“我把目光移向金字塔背后的沙海。她回答我的只有浩瀚、苍凉、神秘……”

    作者的眼前又浮现出尼罗河畔那蓝天、绿野、白鹭、农夫……一个声音从内心清晰地传出:人啊,不管有过几多奋斗,几多追求,到最后不也只是想回复到生命初始的那份恬静,那份平和么!

    “先生,你是不是听到些什么啦?”

    孩子的叫声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点点头,真诚地说:“未来的声音告诉我: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啊!”

    笔者没到过埃及,只能从科烈先生的文中“仰望金字塔”。前面已经说过,我随手翻书,有一篇文章竟三次翻到,这篇文章就是《仰望金字塔》!是金字塔下法老的魔力么?!在三次提醒着我,要“仰望”着她么?!

    未来的声音通过自己脚下的路,进一步往前延伸:大道似水,大道无形。放空心胸,有人有我,有天有地,随心通达,乐亦融融……

的确,科烈先生的《聆听天籁》,是一部富有个性的诗化的山水散文集。通过与小溪、飞流、花鸟、草木、云石对望,抒写了心与心,心与山川草木的对话。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编辑推荐